a1

一直覺得這孩子還算好帶   可是沒想到在過了兩歲半的幾天後

那傳說中的trouble two還是來了 !!

忽然之間什麼都NONO 什麼都不要了  你越是要他做 她越是要跟你唱反調

小小的臉蛋出現了叛逆的表情

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  想法  雖然知道這是成長必經之路

可是忽然的轉變媽媽還是有點難以接受ㄚㄚㄚ

不過好在這孩子雖然會哭鬧 但是時間不會拖太久 

可能知道媽媽的耐心有限 哈哈哈

a20

這天是去樂幼屋玩耍  從三點半一路玩到七點半

和第一次去的時候整個體能發展差好多喔

上次還是個搖搖擺擺的孩子  這次去爬上爬下完全沒有問題了

孩子真的長大了阿~~

a2

 

平常乖寶貝的模樣真的好可愛~~~ (自己說)

a3

這天說要和小乳牛牽手照相   會看鏡頭擺pose了呢!!

a5

原先的房子正式被爸爸壓壞  買了巧虎房子給寶貝  好開心阿~~

a6

這天是學校的萬聖節遊街~~

不給糖就搗蛋!!

a7

今年的萬聖節造型是走一個日本諧星的路線

a8

a18

每天早上如果在停車場看到隔壁學校飛來的球 都會開心的不得了

小孩的快樂還真簡單哩 ^^

a9

a4

小金魚軟骨功~~

a10

這天阿公婆婆來桃園找金魚玩  好高興喔!!

a11

在家樓下的溜滑梯玩的可開心了!!

a19

然後去ikea就凹婆婆買了一隻狗狗玩偶回家

根本是強迫購買  抱了就不放ㄚㄚㄚ

a12

一家三口的周末午餐

a13

"小麋鹿上學去" 這本書還真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~~

a14

小鬼靈精  

a15

雖然有時候會被這孩子弄得又好氣又好笑   堅持不打小孩的我有時候還是忍不住打他手心幾下

打完自己都覺得好抱歉阿

養的階段當然持續進行  但是教的階段是個全新開始

希望她是個守規矩 有禮貌的孩子

最後記錄一下  小金魚2Y6M  86公分 11公斤

a16

以下文章可以安慰自己 + 留著以後如果生了二寶遇到相同問題參考用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麻煩的兩歲兒,用耐心和智慧面對

孩子動輒以「不要」回應父母,或是稍有不順即大哭大鬧,的確讓父母傷透腦筋!
但麻煩的兩歲兒也不是完全的不可理喻,只是需要父母用耐心和智慧,陪他走過人生第一次的叛逆期!

大家以為青少年是人生的叛逆期,其實,兩歲階段才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是!
爸媽會覺得,小不點大的孩子怎麼跟之前聽話的樣子截然不同,無論對他說什麼,彷彿都只能得到一句「不要!」什麼都要自己來,可是做不好又會生氣。
⋯⋯
充滿自信‧想要挑戰

對於一個會自己走路、會講話的小小孩來說,因為覺得自己什麼都會,而有「自己很棒」的想法!
因此,面對大人,他出現了「挑戰」的心理!

父母想為他做什麼時,他會說「我自己」,意思是「我自己就可以了,不用你幫忙」,可是當自己做不到時,又感到很生氣;父母希望他做什麼時,他會說「不要」,擺在眼前的點心明明就是他喜歡吃的,他也一句「不要」。

最讓父母頭痛的大概是,只要一不順心,就哭鬧不休,甚至有的孩子,在眾目睽睽之下,就突然表演「多爾袞」大戲,躺在地上耍賴大哭;或是乾脆特技表演「撞牆」,種種怪異的行徑,都有可能出現,不只讓父母覺得尷尬,也想問「孩子到底怎麼了?」

這就是大家口中的「麻煩的兩歲兒(trouble two)」,一旦固執起來,就沒完沒了,不只考驗父母的耐心,更考驗著父母的智慧,雖然這是孩子心理發展的必經過程,可是又不能完全順由其意。
第一反抗期

到了2歲,他可以自己用小手吃食物,走路已經穩穩噹噹,還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。隨著動作和語言能力的發展,孩子的活動空間得以拓展,導致自我意識與自主能力的增強,對於大人的要求與命令,“我不要”、“偏不”就成了他們的常用語。

此時,孩子喜歡在活動中學習如何把握某件事的進程。故意把杯中的水到處亂灑,是因為孩子覺得灑水很好玩,而且這種好玩的動作完全可以由自己來操作與控制。至於將水灑到地上、床上的後果,孩子不會考慮那麼多。 

另外,大人的過度反應強化了孩子的灑水行為。只要孩子有這樣的行為,成人大多會表現為慌亂與限制。如果父母的反應方式在孩子看來新奇有趣,他就會重複去做。所以,面臨這樣的處境,家長應保持淡然與沈默,並讓孩子幫助一起收拾“殘局”,是遠勝於指責的做法。 

了解並且尊重孩子的第一反抗期,通過日常生活與玩耍中對自立與自主能力的培養,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。父母既要允許他的“出格”行為,又要在必要的時候及時給予孩子幫助。

首先,這種“反抗期”的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現象,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必然階段。隨著幼兒活動能力的增強,知識的不斷豐富,孩子心理變化急劇,特別是孩子的需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而成人往往還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,要求孩子,因而引起孩子的種種反抗行為。而且,從另一個方面看,如果孩子的個性得不到發展,反倒會影響他今後的成長。所以說經歷“反抗期”是孩子正常發育的必然階段。 
 
那麼,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渡過這一特殊階段呢? 


 
1、對給些關心和溫柔,少些訓斥與強硬。在這段時期裡,父母要放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強硬態度。應該看到,孩子的“反抗”行為正是促進他們能力發展的心理動力。成人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,以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和動作技巧、能力的發展。 


 
2、幫助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個性的自我發展。父母要助孩子發展一臂之力,對孩子的反抗行為既不能一味地滿足,也不能過多地限制。一味地滿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執拗;過多地限制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,從而變得順從和依賴,缺乏自立能力。 


 
3、讓孩子自己成長起來,要把他當成大人。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“反抗期”特點以後,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勢利導,從旁協助,給予正確合理的教育。比如:孩子喜歡獨立行走,你就不要硬去攙扶他,可以在旁注意保護;孩子要自己吃飯、穿衣,就可以讓他自己動手,而你在旁加以指導,以此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,幫助孩子順利渡過“反抗期”。

雖然,在行為能力上兩歲孩子已經獨立許多了,但是,面對逐漸進入「反抗的兩歲」,很多父母都是忙於應付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發飆問題,或是不能適應乖乖兒一改常態的變成不聽話的小壞蛋,自己的情緒也大受影響。
運用一些符合這年齡孩子的發展特性的相處技巧,以及用「隱惡揚善」原則,來作為幼兒行為矯正的基本概念,相信就能幫助您與您的兩歲孩子順利的度過這一段困難的時期。

1.訂定規矩
  兩歲孩子喜歡有固定的形式規則,您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喜歡成規的傾向,將一天中叫難處理的幾件事定下明確的規則,使他能順利的進行那些事。例如:一套固定執行的「就寢前儀式」,就可以解決叫孩子去睡覺的難題。

  因此,訂立一套實際可行的規矩(避免過度善意和過多細節),並且能夠天天遵循不苟,才是明智之舉。

2.接納他對「一致性」的需求
  兩歲孩子很喜歡「一樣」和「重複」,因此,盡量讓他的玩具和其他東西放在他擺的地方;家裏的各種家具也放在他習以為常的地方。一天當中的每一項活動他都喜歡,都要按著既定、預料得到的次序進行,因為他喜歡知道事情的結果,所以,請接納孩子對一致性的需要。

3.設法轉移他的注意力
  盡量不要和固執的兩歲半孩子正面接觸。尤其在孩子不願做你要求他做的事時,你得極力避免硬碰硬的衝突。最好是能夠轉移他的注意力。
舉例來說,假如他不喜歡換衣服,你不需要和他爭論不休,只要把他放在一個相當高度的地方,一邊動作迅速幫他換穿衣服,一邊和他談一些待會兒要做的事。

4.接受他尋求安全感的慰藉物
  請接受孩子對慰藉物(如:喜歡的玩具、毛毯)的依賴,尤其是在旅行、搬家 在陌生環境中,慰藉物就發揮效用。因此,這些具安全感來源的慰藉物,對兩歲兒具有很大的意義,就連在日常生活中,他們也會偶而出現強烈的需求,藉此獲得安全感受。

5.避免給他討價還價的機會
  避免使用「以後」這個的字眼,也盡量避免給孩子有和你討價還價的機會。否則就會捲進一場又冗長又沒結果的拉鋸戰,不如這樣說:「好啊,我們先做好──,再做──。」這可能會讓孩子忘掉他原來的要求。

6.改變話題或離開現場
  要打破他的牛角尖,最好的方法是轉移焦點到完全不同的地方。你可以離開現場,或是帶著他離開;也可以用一些新鮮的東西或新出的點子。

舉例來說,孩子心情不好,任何事都逗不了他開心;一個簡單的建議是:改變話題,轉移他的注意力。比如你問他:「咦,你的鞋呢?」這個方法通常效果甚佳。

7.讓生活處處充滿音樂感
  這個年紀的孩子需要安閒舒適的氣氛。音樂有撫慰的力量,幾乎任何型態的音樂都能渲染出一片安閒舒適;媽媽的歌聲也有用。當孩子呈現低潮,錄音帶正好可以派上用場,尤其是兒歌錄音帶。有些孩子(特別是男孩)喜歡自己有一架錄音機,他們會把自己的錄音帶放上好一段時間。

8.把重要的東西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
  兩歲孩子非常缺乏抑制力。把最貴重、最容易破的東西放在他搆不到的地方,也可以用門或其他的障礙擋住,或是把門鎖上,不讓他去那裏。等待孩子稍微大一點,抑制力比較強時,「口頭教導」及「講道理」才會容易得多,也較為有效。

9.不理會他的大哭大鬧
  兩歲孩子大哭大鬧、聲淚交加時,最好的方法是不去理會他,能容忍多久就容忍多久。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及早明白,大發脾氣並不能使他得到什麼,父母甚至連理都不想理他。
不過,上上之策當然還是防範未然。父母需要預知在什麼時候,在那些狀況,孩子最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的狀況。

10.運用有效的口頭指令,引發孩子參與的動機。
  要求孩子時, 避免出現不留餘地的指令方式,你可以試著運用這些好技巧

☉說:「我們來做──」這樣的句子。

☉「這樣做,怎麼樣?」也是一句引發孩子想要參與的問話。

☉「收拾好,我們就出去玩。」加強的是「出去玩。」,如果「引誘」不了他,你還是得自己挑起大部分的工作。

☉「積木要回家啦?」收拾玩具的時間到了,這句話也可以使孩子願意把積木歸回原位。若孩子不願配合也沒有關係。

  如果上述口頭指令都不能奏效時,請您不必太在意,不妨開個玩笑,改變話題或是離開現場。

<資料來源:小太陽online>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凱特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